标准集团解读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规范
发布时间:2023-02-06 00:001 适用范围
本规范规定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中基础地理信息、生态保护红线边界、各类划定和监管基础、生态保护红线移动核查和各类文档等数据的内容、格式和质量的具体要求。
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数据汇交、共享和服务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控制工作。
2 规范性引用文件
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。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。
GB/T 13989-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
GB 21139-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
GB/T 7408-2005 数据和交换格式
GB/T 17278-2009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
GB/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
GB/T 16831-2013 基于坐标的地理点位置标准表示法
CH/T 1007-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
CH/T 1010-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:10000、1:50000 数字栅格地图
TD/T 1055-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
GDPJ 14-2014 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 处理技术规定》
GDPJ 05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
GB/T 24356-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
GB/T 7027-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
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(中办发〔2019〕42 号)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(厅字〔2017〕2 号)
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(环办生态〔2017〕48 号)
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规程(环办生态〔2019〕49 号)
3 术语和定义
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。
3.1
生态保护红线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
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、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,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,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、生物多样性维护、水土保持、 防风固沙、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,以及水土流失、土地沙化、石漠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。
3.2
数据质量控制 data quality control
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,使数据在采集、存贮、传输中满足相关质量要求的工艺过程[GB/T 16820-2009]。本规范指生态保护红线各类监管数据在前期资料准备、信息采集、数据处理、 成果汇交、产品入库、信息发布过程中内容、格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。
3.3
移动核查数据 mobile verification data
指通过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移动核查您端采集、输入、上传的国家生态保护红 线范围内的人类活动信息。
3.4
图斑 plot
单一地类地块,以及被行政界线、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,本规 范指生态保护红线矢量边界形成的具有相关属性信息的闭合图形。
4 质控原则
4.1 全过程控制原则
数据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前期资料准备、信息采集、数据处理、成果汇交、产品入库、 信息发布等生态保护红线边界划定、勘界定标、监测监管、调查评估等工作的全过程。
4.2 分类控制原则
在基本管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,针对基础地理信息、生态保护红线边界、国土空间规划 及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、影像、移动核查、文本、图件等不同数据类型,分类做好监管数据的质量控制;针对某些省份部分数据涉密的问题,应自行妥善保管,或经国家规定脱密部门脱密后再提交国家相关部门,确保监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切实有效。
4.3 分级控制原则
各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部门对本级上报的数据质量负责。向国家报送的生态保护红线 监管所有数据成果,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质量检查;同时应对下级监管工作及时进行监督、检查和指导,并对下级上报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数据质量审核把关。
4.4 全员控制原则
必须树立全员质量责任观念,参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相关工作的全体人员都是质量控制 的主体。各省(市、区)严格执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廉政建设有关法律法规,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具体要求,如实处理、按时报送监管数据,确保数据客观真实,有据可依。不得干预监管数据的正常报送,不得任意篡改、瞒报、伪报核查执法信息。
5 质控要求
5.1 数据质量控制内容
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数据按内容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、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数据、国土空 间规划及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、专题数据、遥感影像数据、移动核查数据和文档数据。按格式分为空间数据、移动核查数据和文档数据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数据主要内容见表 1。
表 1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主要数据内容
要素代码 | 要素名称 | 约束条件 | 类别名称 | ||
一级类 | 二级类 | 三级类 | |||
1 | 101 | 10101 | 境界与行政区 | M | 基础地理信息 |
102 | 10201 | 水系 | M | ||
103 | 10301 | 居民地与设施 | M | ||
104 | 10401 | 交通 | M | ||
2 | 201 | 20101 |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图斑 | M | 生态保护红线边界 |
202 | 20201 | 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图斑 | C | ||
203 | 20301 | 陆海统筹后生态保护红线图斑 | C | ||
204 | 20401 | 生态保护红线调增图斑 | M | ||
205 | 20501 | 生态保护红线调减图斑 | M | ||
206 | 20601 |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边界 | M | ||
3 | 301保护地系列数据 | 30101 | 自然保护地 | M | 国土空间规划及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|
30102 | 饮用水水源保护地 | M | |||
30103 | 公益林 | C | |||
30104 | 重要湿地、水土流失治理区、沙化 | C | |||
30105 | 自然岸滩 | C | |||
30106 | 其他有必要实施严格保护的区域 | C | |||
302空间开发系列数据 | 30201 | 县级以上空间规划 | M | ||
30202 | 基本农田 | M | |||
30203 | 人工商品林 | M | |||
30204 | 基本草原 | C | |||
30205 | 合法采矿权 | C | |||
4 | 401生态保护红线评估结果数据 | 40101 | 水源涵养功能量评估结果 | M | 专题数据 |
40102 | 水源涵养重要性分级产品 | M | |||
40103 | 水土保持功能量评估结果 | M | |||
40104 | 水土保持重要性分级产品 | M | |||
40105 | 防风固沙量评估结果 | C | |||
40106 | 防风固沙重要性分级产品 | C | |||
40107 | 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评估结果 | M | |||
40108 | 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分级产品 | M | |||
40109 |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估结果 | C | |||
40110 | 水土流失敏感性分级产品 | C | |||
40111 | 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估结果 | C | |||
40112 | 土地沙化敏感性分级产品 | C | |||
40113 | 石漠化敏感性评估结果 | C | |||
40114 | 石漠化敏感性分级产品 | C | |||
402 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参量数据 | 40201 | 植被覆盖度等评估参量 | M | ||
40202 | 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| M | |||
40203 | 土壤类型及质地组成 | M | |||
40204 | 植被类型 | M |
要素分类 | 要素名称 | 约束条件 | 类别名称 | ||
一级类 | 二级类 | 三级类 | |||
5 | 501 卫星遥感影像 | 50101 | 单景卫星遥感影像 | M | 影像数据 |
50102 | 遥感影像分幅索引 | O | |||
502航空 | 50201 | 航空影像数据 | O | ||
6 | 601 | 60101 | 移动核查执法 APP | M | 移动核查数据 |
602 | 60201 | 移动核查拍摄图片 | M | ||
603 | 60301 | 移动核查录像视频 | M | ||
604 | 60401 | 勘界定标现场照片 | M | ||
7 | 701 | 70101 |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报告 | M | 文档数据 |
702 | 70201 |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| M | ||
703 | 70301 | 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报告 | M | ||
704 | 70401 | 勘界定标类文档数据 | M | ||
705 | 70501 | 人类活动监测现场核查信息表 | M | ||
706 | 70601 | 监管调查统计数据 | M | ||
707 | 70701 | 空间制图数据 | M | ||
注:约束条件取值:M(必选),O(可选)、C(条件可选),下同。本标准所标识的条件可选(C), |
5.2 数据质量要求
5.2.1 空间数据质量要求
空间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、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数据、国土空间规划及专项规划和 详细规划数据、专题数据、遥感影像数据。
空间数据质量分类共性控制和分项具体要求。
5.2.1.1 空间数据共性质量要求
a)数学基础
坐标系统:采用“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”。
投影方式:按照 GB/T 17278-2009,标准分幅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,1:250000 至1:50000 比例尺标准分幅数据,按经差 6°分带,大于或等于 1:10000 比例尺标准分幅数据, 按经差 3°分带,以米为坐标单位,坐标值至少保留 2 位小数;按照行政区域组织的数据可不分带,采用地理坐标,经纬度值采用“°”为单位,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,至少保留 6 位小数。
高程基准:采用“1985 国家高程基准”。
b) 分幅及编号
各类矢量、影像成果比例尺标准分幅及编号应执行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》(GB/T 13989-2012)标准。